×

讀新聞

三伏天如何養生?中醫吳明珠:這樣吃袪溼、防中暑

發佈日期:2018/08/01

3903

三伏天如何養生?中醫吳明珠:這樣吃袪溼、防中暑

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來啦!今年的三伏天共有40天,三伏共分為初伏、中伏、末伏。古語云:「熱在三伏」,意思就是指這個期間氣溫高、陽氣極旺,一定要好好注重養生喔!

文/吳明珠中醫師 整理/食醫行編輯Joy

三伏天乃四季中陽氣鼎盛之際,在熱浪的襲擊下,人體產熱增加、散熱減少,一些體溫調節功能較差的人,在高溫環境中很容易中暑。2019年的初伏為7月12日~7月21日共10天;中伏為7月22日~8月10日共20天;末伏為8月11日~8月20日。



初伏-防中暑(2019年7月12日~7月21日)

此時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,做好防暑降溫工作,注意不要在烈日下曝曬或在高溫環境中久留,烈日當頂時不宜出門,外出應帶上遮陽傘、帽,勿做劇烈的運動。

應少量、多次補充水分,可選擇淡鹽水、綠茶、綠豆湯及其他涼飲。若出現頭暈、心悸、惡心、嘔吐等中暑先兆,應速至陰涼處,解開衣服、冷敷頭部,並適量飲用涼飲,遇有體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,應立即送醫院搶救。



中伏-防濕邪(2019年7月22日~8月10日)


中伏正值長夏季節,此時雨水增多、水氣上騰,濕氣極盛。濕性重濁、粘滯,易與熱結,濕熱交蒸,濕遏熱伏,使得汗液難以蒸發、排泄。濕邪最易傷脾,常使人感到頭昏身重,胸中煩悶,四肢無力,食慾不振;濕熱下注,可致腸炎、痢疾等腹瀉。

此時要格外注意飲食,既要清淡又要富有營養易於消化,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膩食物,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、薏苡仁等健脾利濕之品,並注意飲食衛生,嚴防「病從口入」。



末伏-防秋老虎(2019年8月11日~8月20日)

此時已經入秋,所謂「火燒七月半,八月木樨蒸」,「秋老虎」頗凶。暑熱最易傷心、熱擾心神,人常表現出心煩不寧,坐臥不安,思緒雜亂。

此時,除仍需加強防暑降溫之外,應有意識避開這種不良情緒的干擾,保持處事不躁、精神愉快、心情舒暢。要合理安排個人起居,做到作息守時,生活規律,保證適當的睡眠和休息,避免過度疲勞,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「秋老虎」的抵御能力。
此時人體消化功能較差,脾臟升清降濁功能減弱,便會出現乏力、消瘦、大便不調、煩躁等症,都直接或間接與濕熱內侵、脾胃功能呆滯、消化吸收不足有關。因此長夏期間,要特別注意飲食起居,可從衣食住行等方面防濕、避濕,可攝取一些滋陰養肺的食材來補充夏日的消耗,但是要特別注意,入秋後「秋瓜壞肚」,所以西瓜等宜少食,以免損傷脾胃。

吳明珠中醫師提醒,飲食上也要注重清淡,可適當多吃冬瓜、薏仁、鯽魚、紅豆等有利於化解體內濕熱的食物,且不宜大量攝入各種肉食,以免產生脹氣或便祕的情況!



▲吳明珠中醫師。

★現任:
.吳明珠中醫診所院長 
.中華中醫經絡美容學會名譽理事長
.中醫婦科醫學會監事長
.中醫臨床醫學會監事
.女中醫師學會監事
.中醫學說學理學會理事
.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

★經歷:
.台北市立中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
.長青中醫醫院中醫師 
.聯合中醫診所主治醫師
.台北市立婦幼醫院特約中醫師
.文化大學中醫講座講師
.嬰兒與母親雜誌中醫顧問
.育兒生活中醫顧問
.常春雜誌中醫專欄作者
.禪天下中醫專欄作者
.聯合報、自由時報、中國時報、中華日報、大成報等醫藥專欄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