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讀新聞

溼氣重易生病!中醫師吳明珠:這樣吃幫體內除濕、強免疫

發佈日期:2018/07/01

16261

溼氣重易生病!中醫師吳明珠:這樣吃幫體內除濕、強免疫

夏季悶熱又潮溼,伴隨雷陣雨、颱風外圍環流影響,濕度、熱氣高,這樣會讓體內溼氣過多而生病,吳明珠中醫師特別提醒,建議透過食補方式來袪溼、健脾胃,還能提升免疫力喔!

文/吳明珠中醫師 整理/食醫行編輯Joy
 
中醫理論認為「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」為外感的六淫邪氣,當邪氣侵襲人體則致病。梅雨天的特色是溫度高、濕度高、雨量大、氣壓低,人體若處於氣候潮濕的環境、久居濕地、涉水淋雨,都容易讓濕邪侵襲人體。

濕屬陰邪、性質重濁而黏膩,會妨礙脾的運化且最易耗傷人體陽氣阻遏氣機,得病後多纏綿難癒。外感的濕邪,常見如惡寒風熱,代表雖然出汗但不熱不退、四肢困倦、關節肌肉疼痛等症狀。若是濕邪入裡、體內濕氣過重,會讓人覺得困倦胸悶不舒服、身體四肢沉重、沒有食慾、手腳冰冷、皮膚起疹、臉上黏膩不舒服,或是頭髮油油的、大便黏滯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。甚至也會有口腔症狀,例如舌苔白厚、口氣重、舌頭黏膩感、小便不利等症狀。

梅雨季或是長期下雨潮溼時,人體就容易受到「濕邪」的侵擾,導致消化系統、皮膚、婦科疾病、泌尿系統、內分泌、代謝等疾病問題。



怎麼吃才能預防溼氣入侵?

‧梅雨季飲食要清淡,少吃大魚大肉,小朋友要少吃甜食(如奶茶)、老年人也以清補為主。
‧多吃一些健脾化濕的食物:如扁豆、薏仁、冬瓜、山藥,對補脾腎、利濕的功效極佳。
‧切記不宜過食生冷、油膩的食物,以免助濕傷脾。
‧除了吃利於除濕的食物外,還需要少食「濕熱」的食物,比如炸物、甜品、燒烤等油炸食品。
‧建議多飲水、少飲用咖啡等含咖啡因的飲料,酒類易「助濕化熱」,這個季節建議不宜飲酒,若真的想喝也要減少飲用量。
‧中醫會選擇健脾化濕、淡滲利濕的湯品,如藿香正氣散、四君子湯、四神湯、三仁湯等來健脾除濕。




哪些食材對祛濕有功效?

梅雨季或長期下雨,容易讓人萎靡不振或煩躁不安,而情緒往往會影響脾胃的正常運轉,建議食用扁豆、薏仁、冬瓜、蓮藕等食材。除此之外,山藥、玉米、芹菜、洋蔥、鯽魚等食材,也具有健脾化濕的功效。

‧冬瓜:有清熱利水、消腫解毒、生津除煩等功效,適用於暑熱煩渴、水腫、消渴及水氣浮腫。
‧百合:具有清心除煩、寧心安神的作用。
‧蓮藕:能健脾化溼,冷熱食用皆宜。

但是要特別小心,因為夏季往往悶熱沒胃口,很多人反而吃冰食,就更易中暑。在養生角度中,寒涼性食物不宜多吃,明朝御醫龔廷賢所著的《壽世保元》中說:「夏月伏陰在內,暖食尤宜。」意思是指夏季貪涼冰品,吃太多容易造成寒氣濕氣潛伏體內,造成身體容易中陰暑、傷脾胃中氣!

建議:適量吃些辛熱的食物,對清熱利濕更有效,可以預防中暑,例如薑、蔥、少量辣椒等。



【祛濕食譜】玉米鬚薏仁湯


玉米鬚茶又叫龍鬚,味甘性平。玉米在生長過程中被玉米皮包裹著,需要靠玉米鬚吸收養分,所以玉米鬚中有很多維生素的營養成分,它不僅能涼血、瀉熱,還可祛除體內濕熱之氣!薏仁則可袪溼、利腸胃、消水腫、健脾益胃。



★材料:

玉米鬚…1兩
薏仁…1兩
赤小豆…半斤
陳皮…1.5錢
食鹽…少量



★作法:

1.    食材中藥一起放入鍋內,加水5碗後放入電鍋內鍋,外鍋放一碗水,按下開關等開關跳起即完成。
2.    放溫當茶或湯飲用即可。



▲吳明珠中醫師。

★現任:
‧吳明珠中醫診所院長 
‧中華中醫經絡美容學會名譽理事長
‧中醫婦科醫學會監事長
‧中醫臨床醫學會監事
‧女中醫師學會監事
‧中醫學說學理學會理事
‧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

★經歷:
‧台北市立中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
‧長青中醫醫院中醫師 
‧聯合中醫診所主治醫師
‧台北市立婦幼醫院特約中醫師
‧文化大學中醫講座講師
‧嬰兒與母親雜誌中醫顧問
‧育兒生活中醫顧問
‧常春雜誌中醫專欄作者
‧禪天下中醫專欄作者
‧聯合報、自由時報、中國時報、中華日報、大成報等醫藥專欄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