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營養師Stella 整理/食醫行編輯Joy 圖/CC0
有一次我去逛傳統市場時,看到肉鬆店的老闆賣著一種號稱低糖、低脂的豬肉乾,價格比一般豬肉乾貴了一半以上,我好奇地詢問老闆,這些肉乾為什麼是低糖低脂呢?老闆告訴我,「因為她選用的是比較瘦部位的豬肉,故為低脂(其實肉乾本來就是用豬的瘦肉部位做的);而因為這些肉乾切的比較薄,所以浸泡時吸入的糖比較少,所以是低糖…」
事實上,很多廠商所謂的低脂低糖或低卡的食物,就像剛剛舉的豬肉乾例子一樣,並非你所想像的無糖、無脂或熱量很低,如果你不清楚其中的差異,而以為熱量很低可以安心或大量食用的話,你會發現你的體重減得比預期的低,因為,你低估了你的攝取量!
在食物標示上,消費者最常見的迷思就是認為標榜低糖和低脂食物的熱量很低,想減肥者可以安心使用,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。因為,一般減肥所常提到的高熱量食物或垃圾食物多半為複合食物(指內含澱粉類、蛋奶肉類、油脂等多種食材,並額外添加油、糖或各式調味料及色素等各類添加物),這類食物熱量之所以高,並不單純因為有額外加糖或加油去烹調,而是所用的食材本身熱量就不低,故即使是無糖餅乾,也只代表它用代糖取代,沒有額外加糖而已。
但因為餅乾是以麵粉為主要材料(有澱粉熱量),烘培過程需要加入很多油(奶油、酥油等)或各種調味(可可、杏仁等),故所謂的「無糖」,能減少的熱量有限,僅有幾十大卡而已,故若以為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一或一半的熱量而放心吃,就會導致低估攝取量而影響減重速度的結果。
▲圖/Stella營養師授權轉載。
A.【澱粉類】小麥粉、麵粉或燕麥、薏仁粉等各式五穀雜糧粉
無低卡取代品 ,僅能少用這類食材。毎20公克五穀雜糧粉含有70大卡,故唯一減卡方法是減少用量(將餅乾或蛋糕做小塊一點),或做蓬鬆,讓它看起來比較大塊一點。
B.【肉類類】蛋、奶、黃豆或肉鬆等肉類食材
無低卡取代品,僅能少用這類食材。毎份肉類食材有75大卡(以中脂肉類計算),故唯一減卡方法就是不要放這些材料。
C.【其他添加食材】如花生、芝麻、可可、杏仁等等富含油脂食材
無低卡取代品,僅能少用這類食材。毎份油脂類食材有45大卡,故唯一減卡方法就是不要放這些材料。
D.【食物製作過程中添加的油脂】酥油、奶油、各式氫化植物油等
國外有所謂代脂可取代"一般油脂"使用,但台灣少見。毎5公克油脂含有45大卡,最好的低卡方法就是減少用量。
E.【食物製作過程中添加的糖類】
砂糖、冰糖、黑糖、果糖、蜂蜜等,有多種代糖類取代品,包括一般代糖(糖精、阿斯巴甜、蔗糖素)、醣醇等。每5公克糖有20大卡熱量,用代糖或醣醇可製成「無糖」(用代糖取代一般糖)或「低糖」(僅用代糖取代部份砂糖用量)產品。
其實看完上面的分析,你會發現,除非做成最簡單的成品,例如做成白麵包、白饅頭或貝果等,才可盡量減少來自食材的熱量(但這樣的東西就沒那麼好吃了);否則,當你加的奶油(吃起來香醇)、酥油(吃起來酥脆)、糖(吃起來甜)、核果、上可可、杏仁、椰仔、起司等其他加料素材越多(美味、料多)熱量就越高。
這類加料豐富的點心,最常見的僅能減少糖的用量(使用代糖),油脂能減少的有限,故一般頂多只能減少20~40大卡的熱量而已,如果誤認為「低卡」、「無糖」、「低脂」或「低糖低脂零食」熱量很低,往往就會因低估所吃食物熱量而影響減重速度。
美國胖子很多,是低糖、低脂、低卡低熱量食物最多的國家,「代糖」、「代脂」等無熱量的糖與油脂取代品就是來自美國。但諷刺的是,美國也是胖子很多的國家,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?問題就出在上述所提,低糖、低脂與低卡熱量並非消費者想像中低,而很多消費者會因為該食物為低卡,而吃較多的量,結果反而吃入更多的熱量而導致肥胖。
例如,對於一般冰淇淋,大多數人會有戒心,會因為熱量高而節制用量,只敢吃一球,但看到標示著低脂,低糖或低卡字眼的冰淇淋時,大多數人都會較安心,因而吃入較多的量(吃兩球、或一整盒)。想想看,低卡食物實際所減少的熱量只有一到兩成,但你卻因為低卡兩字安心而吃入兩倍或更多量的食物,結果呢?當然因攝取量超過而胖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