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讀新聞

堅持百分百使用臺灣黃豆——穿龍豆腐坊

發佈日期:2018/07/01

1065

堅持百分百使用臺灣黃豆——穿龍豆腐坊

初次造訪「穿龍豆腐坊」,必定會對穿流經屋底的活水溝圳留下深刻印象。穿龍豆腐坊不僅堅持採用臺灣種植的黃豆、黑豆製作豆漿、豆腐等常民食品,亦希冀透過老屋翻修,將美好的舊時代記憶永續留存。

文/食醫行編輯部(黃珮瑜) 攝影/食醫行(王睿澤) 編輯/陳淑芬


店長陳又睿(Emily)說,穿龍豆腐坊下方這條由清代道光年間就開鑿的穿龍水圳,引進公館區西側的後龍溪水,讓原本平坦卻無水可用的東側土地因而獲得水源命脈。豆腐坊座落的位置與水圳緊密相依,加上前屋主原本就是商家,是在地人成長記憶的一部分。透過翻修建築活化基地,更能體現穿龍想與土地連結的用心。



一顆對地球好、對健康也好的黃豆

為了讓基地營運更能切合小社區互動的初衷,在摸索期過後,決定用豆製品來做為溝通理念的幫手。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(FAO)觀點,「豆類是人類攝取植物蛋白質和胺基酸的重要來源,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,有助於解決肥胖問題。而且豆類的固氮特性,能夠提高土壤肥沃度,對環境有積極影響。」

雖然初期是以國外進口的有機黃豆為原料,但從2012年4月29日初次以本土黃豆製作開始,穿龍便致力於尋求百分之百的臺灣味,終於在2014年3月30日達成了天天都是本土豆的製作目標。



真材實料 讓在地原產好味滋養身體

穿龍豆腐坊目前製作產品的原料有3種:顆粒較大、帶有奶香味的高雄選10號黃豆;顆粒較小但豆香濃郁、甜度也較高的古早味豆(台南4號黃豆),以及個頭小但食感佳的台南3號黑豆。

在穿龍製作豆類製品的鄧宇翔師傅表示,豆製品要好吃,開頭的浸泡時間絕不能偷工減料。以黃豆而言,夏天至少要浸泡6至8小時,質地更硬的黑豆則要浸泡10個小時以上;發泡完全的豆子才能在絞碎過程中充分出漿,也能減少生澀口感。經磨豆機絞碎後的豆子先過濾再煮漿,第一次滾沸後手工撈泡,再經3至5分鐘的二次滾沸,香噴噴的豆漿就完成了。

店裡以3比1(古早味豆:高雄選10號)製作豆漿原料,讓黃豆的香氣跟口感能夠相互融合、增加順口度。黑豆漿因原料特性,本身就帶有甜味,入口後口感濃醇、也沒有豆腥味。若以營養價值來比較,黑豆與黃豆都有高達36%~40%的優質蛋白質,但黃豆中的胡蘿蔔素跟維生E較黑豆來的高;而黑豆則有黃豆沒有的花青素,以中醫觀點來看,黑豆在五行中屬水可以入腎,具補血、明目功效。

此外,店內豆腐使用天然的鹽滷作為凝固劑,由於鹽鹵不若石膏抓取蛋白質的速度快,因而成品內部結構就不像市售板豆腐那麼的扎實綿密,但因使用的鹽鹵本身即帶有鹹味,豐富了豆腐的風味層次。

穿龍豆腐坊亦搭配其他在地小農的產品激發創意,讓消費者在主流的產品市場外,能夠有機會品嘗到更具生命力的食物原味。



▲使用天然鹽滷的豆腐蛋白質結構雖較鬆散,但入口即化且豆香濃郁。原味豆腐不論單吃或搭配西螺小農蔭油膏都很美味。



▲目前已全面採用本土豆製作,但仍保留看板的「台灣黃豆製作日」持續做日程紀錄。



▲透過里程碑板,消費者可清楚看見穿龍一路努力的歷程。



▲店內使用帶鹹味與不帶鹹味兩種天然鹽鹵,分別用來製作豆腐與豆花。



▲店長陳又睿,致力於推廣臺灣大豆的好處。